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养生 >> 正文 >

糖尿病糖足怎么预防

糖尿病糖足怎么预防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

正常人脚一接触烫水,就会马上缩回来,这是一个保护机制。而糖尿病足患者的温度觉很差,往往会被烫伤,起水疱。水疱一旦破溃感染,就是严重的糖尿病足部溃疡。

2、糖尿病糖足怎么预防:穿宽松的鞋子

不舒适的鞋袜可以引起脚部畸形,不断摩擦脚部容易生"鸡眼”或是增加溃疡。糖尿病患者应穿布鞋、软皮鞋和运动鞋,不要穿塑料鞋,因为它太硬,最好是特制的矫形鞋,鞋头长些、高些、宽些,脚趾能够伸直。袜子应该柔软、合脚、透气性好,吸水性好,袜子应每天换洗,最好是穿柔软舒适的。

3、糖尿病糖足怎么预防:脚部常护理

勤剪脚趾甲,不剪脚趾甲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发炎,注意不要剪得太深,否则容易导致甲沟炎、出血;老茧要慢慢地修,"鸡眼”应该请专科医生来治疗;脚部皮肤要保持润滑,防止形成溃疡,防止继发感染;预防外伤,每天检查足部,看看足部皮肤是不是有水疱,是否有擦伤、裂口,是否有"鸡眼”、老茧;有糖尿病足的病人足部一旦发生损伤,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4、糖尿病糖足怎么预防:运动

徒手深蹲

站立,双手如下图一样,伸直。双腿分开,保持膝盖稍微弯曲。深蹲,直到膝盖弯曲为直角。保持背部挺直,臀部向后移动,返回时,保持膝盖轻微弯曲。共做2组,每组10次,组间休息1分钟。

剪跨

两手放在侧面,两脚并立,先使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然后,慢慢蹲下,右膝前屈,左腿稍稍挺直下沉。

动作过程:当下蹲至最低位置时,再使两腿同时向上伸直,左脚向前收回,并向右脚靠拢并立。然后,再使左脚向前跨出一大步下蹲。重复做。

动作要点;如果你在下蹲起立至四分之三或还有一段短距离到即将伸直时,主要是以股四头肌用力收缩的。这个动作也可以作原地剪蹲,左、右脚交替练。

共做2组,每组10次,组间休息1分钟。

踮脚尖走路

站立,用前脚掌支撑身体,向前走20步,再向后走20步,共往返5次,每天2-3次。

5、糖尿病糖足怎么预防:坚持血糖监测,保证血糖指标达标

糖尿病足其实并不可怕,主要是了解发病的原因,提前预防,定期检查,在发现症状的时候及时治疗,只要科学的预防护理,制定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糖尿病足便会远离您的生活。

糖尿病足怎么分级

1级:脚部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表现。溃疡好发于脚的突出部位,如脚跟部、脚或脚底部,溃疡多被胼胝包围。

2级:表现为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有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4级:表现为缺血性溃疡并坏疽,经常合并神经病变而无严重疼痛,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

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部,病变广泛而严重,部分发展迅速。

糖尿病糖足怎么治疗

1、全身治疗:一般包括代谢控制、扩血管、活血化瘀;

2、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清创术和创面处理;

3、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动脉重建术和截肢术。

4、中医治疗:目前,抗生素仅对糖尿病足的感染虽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溃疡愈合方面却没有疗效,所以还是治标不治本,中药治并发症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有很大的反响,博大精深的中药却对糖尿病足的极佳疗效,也受到了广大医学专家及糖友的好评,当然,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还是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必要的药物控制体内的血糖和尿糖,只有血糖和尿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才能根本性的治疗糖尿病足。

胰岛素的用法及用量

1、胰岛素的用法及用量

1.1、胰岛素早用比晚用好: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疾病的进展。

1.2、胰岛素最好与其他药联合使用: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

1.3、胰岛素皮下注射的用量:一般每日三次,餐前15-30分钟注射,必要时睡前加注一次小量。剂量根据病情、血糖、尿糖由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

1.4、胰岛素静脉注射的用量:主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可静脉持续滴入每小时成人4-6单位,小儿按每小时体重0.1单位/kg,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也可首次静注10单位加肌内注射4-6单位,根据血糖变化调整。

2、胰岛素的种类有哪些

2.1、第一,速效胰岛素,作用迅速,起效快,一般用于抢救糖尿病急症或快速降低餐后血糖。

2.2、第二,预混胰岛素,与人体分泌的胰岛素相似,用于1型、2型糖尿病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者,而且个人使用最多的一种,但价格较贵。

2.3、第三,长效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可以与短效胰岛素合用,降糖效果也不错,相当来说价格较便宜。

2.4、第四,甘精胰岛素,一般晚上九点左右注射效果较好,可以阿卡波糖合用,降糖效果好,餐后血糖也较平稳。但价格较贵。

3、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有哪些

胰岛素注射部位多选择皮下脂肪较多、皮肤松软的部位,如腹部、手臂前外侧、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主要是因为这些部位下面都有一层可吸收胰岛素的皮下脂肪组织,而且没有较多的神经分布,注射时不舒适的感觉相对较少。

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腹部的胰岛素吸收率达100%,吸收速度较快且皮下组织较肥厚,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注意不要在距脐部5cm的范围内注射胰岛素。手臂的皮下层较薄,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注射,因此不方便自我注射,可由他人协助注射。手臂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85%,吸收速度较快。

大腿较适合进行自我注射,皮下层很薄,要捏起皮肤注射皮下组织的胰岛素吸收率为70%,吸收速度慢。臀部皮下层最厚,注射时可不捏起皮肤。由于臀部的胰岛素吸收率低、吸收速度慢,较少使用,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

1、疼痛: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朋友,可能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针头,就开始紧张、腿肚子发软了。注射胰岛素会产生疼痛感吗?答案是肯定的。

2、低血糖: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癫痫病治疗最好的医院性较小。

3、脂肪垫: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

4、胰岛素抗体: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数月后,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活性下降影响疗效,并导致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

需要注射胰岛素的低血糖症状是什么

1、轻症:一旦确认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或饮料、糖果,同时快速测血糖,不能口服者立即静注50%葡萄糖40-60毫升。

2、重症:立即静注葡萄糖40-60毫升,能进食的继而进食,不能进食的以5%-10%的葡萄糖静点,维持血糖于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如果是优降糖所致的低血糖,补糖至少应持续3-7天。

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1、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1、选择注射部位后,只能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1~2分钟待干。严禁在输液同侧及肢体肿胀部位采血。末梢血糖采血部位:大部分选择中指、无名指指腹两侧,严禁选择食指、大拇指采血。

1.2、胰岛素过量使用可使血糖过低,其症状视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现饥饿、精神不安、脉搏加快、瞳孔散大、焦虑、头晕、共济失调、震颤、昏迷,甚至晕厥。必须及时给予食用糖类。出现低血糖休克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ml。必要时,再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

1.3、注射部位可有皮肤发红、皮下结节和皮肤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所以需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1.4、少数可发生荨麻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可使用肾上腺素抢救)。

1.5、低血糖、肝硬变、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病人禁用。

2、胰岛素治疗的适用人群

糖尿病有多种,主要分为1型和2型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治疗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降低血糖,但胰岛素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

除了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的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外,早期和久病的2型糖尿病也可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为期两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部分可在3年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维持理想的血糖水平,暂时摆脱药物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8-10年左右,仅靠降糖药来控制血糖不足以阻止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与胰岛素配合使用。

另外,降糖药的副作用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有较大伤害,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这类人群也应该选择胰岛素控糖。

3、胰岛素是什么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

胰岛素注射的技巧

1、一般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注射前一定要洗手,并对注射部位进行酒精消毒,待酒精挥发且胰岛素恢复至室温后再注射。

2、使用超短的针头时,垂直进针即可,而用长针头注射时,需捏起皮肤,30?~40?角进针。推注结束后,停留拔针,切忌按摩注射区。

3、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笔的针头需要一次性更换,多次反复使用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危害,如感染、疼痛、皮下硬结、肌肉萎缩等,最终影响血糖控制。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1、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疾病:在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民的主粮按计划分配,鸡鱼肉蛋凭证供应,当时糖尿病的发生率极低。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粮和副食品都很丰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机体营养过剩,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诱发了糖尿病。

2、糖尿病是"闲”出来的疾病:现代生活使人们的活动量大为下降。另外,大多数人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条件,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3、糖尿病是"烦”出来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由此,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如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剧烈,若当事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则很容易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 http://caipu.xbeyj.com  当归养生网    版权所有